201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赵迎华事迹材料
 
作者: 学生处   审核人:    文章来源: 学生处    点击数: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02-27

不忘初心十二载  亦师亦友共成长

一、个人简介

赵迎华,女,汉族,中共党员,1981年4月生,江苏盐城人,辅导员专项博士,副教授。2006年4月参加辅导员工作至今,现任化学化工学院学生科科长,兼B化工141、142 ,B应化141、142,B制药141、142,D化工141共7个班级辅导员。

二、工作情况

莎士比亚在《哈姆雷特》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:“To be or not to be, it’s a question。”我们往往都翻译成:“生或者死,这是一个问题。”但是,她觉得它还有更深层次的翻译,那就是:“成为还是不成为这样的人?”、“做还是不做?”她相信,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,踏踏实实地做事,就能够做好这个工作。于是,她选择了神圣的辅导员事业,选择了在校园最有活力的群体中展现人生价值,她就是盐城工学院专职辅导员赵迎华。

十载春秋助学子起航:爱在左,责在右,于学生两旁

本着一颗初心,爱着一群学生,做着一件事情,走过12年。自2006年4月起至今一直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,用坚定与坚守,书写了一位辅导员最本真、最朴实、最无悔的人生画卷。

挖掘点滴,守护学生。开学初始,在报到现场她发现了一位穿着朴素、有些腼腆的小伙子,手里提着一袋包裹,旁边还跟着一位略显苍老的父亲。可能是察觉到了异常,她便邀请父子俩到办公室了解情况。果不其然,这对父子来自河南郏县,家中有多病瘦弱的母亲,还有2岁脑瘫的妹妹,一贫如洗。在简短的交流中,她敏锐地发现了问题,同时也发觉到这孩子的一些闪光点,比如这位学生刘同学(化名)曾经是班级的学生干部,虽然来自偏远地区,但是普通话还是不错的。于是,她想这样的小伙子可以先从学生干部做起,锻炼锻炼。初次交流,刘同学选择了相信赵迎华,决定在班会上自荐做班长。开学一周,刘同学如愿成为班长,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。然而,就在入学10天后,父亲病危的消息让刘同学悲痛欲绝,他强忍着泪水办理了请假手续。回家的路上,赵迎华一直与他保持联系,叮嘱他,作为家中的大梁,要肩负起照顾母亲和妹妹的重任。返校后,多次与他交流,指导他制定学业生涯规划,刘同学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努力。刘同学发誓:“不拿家里的一分钱,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大学学业。”大一暑假,刘同学在朋友的介绍下,去苏州某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工厂打工。赵迎华老师知道情况后,一再叮咛他要注意安全,并随时关注他的状况。一连60多天,刘同学每天工作12个小时,那时候是夏天,车间温度最高可达45度,湿透的工作服都能拧出水来了。那个暑假,刘同学挣了5000元钱,他给家里寄了一部分,剩下的钱买了台电脑,方便学习。大学里,每当别的同学高高兴兴回家时,刘同学就开始兼职打工。他发过传单,做过家教,当过餐厅服务员……毕业时,他选择报名去西藏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了一名援藏干部。他相信只要努力,做一只努力攀爬的蜗牛也一定能爬上梦想的金字塔!

责任当先,陪伴左右。2008年一个深夜,其责任班级有一名学生突发急性阑尾炎,需要立即实施手术。然而,此时学生家长还在赶来的路上,无法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。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治疗,赵迎华毅然决然地在家属一栏签了字,并交了2000元押金。当家长赶到医院看到自己的孩子安然地睡在病床上,赵老师还在为其按摩减轻疼痛时,感动得热泪盈眶,谢不迭声,而她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话:“这是我的责任。”再如一名身陷传销组织而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的学生,就是她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劝导回来了。这名学生的家长带着儿子亲自来到学校向她表示感谢,并为她受到的委屈道歉,她依然微笑着,还是那句话“这是我的责任”。

真情相待,影响学生。作为一名辅导员,她倾注所有的热情与爱心,走进学生宿舍,平等而真诚地与大家交流。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,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,同时她也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爱戴。她坚持记录谈话的每个细节,记录每个同学的点滴变化。有新生入学不适应,赵迎华主动找其谈心,帮其分析原因,助其调整心态;有学生因为英语、计算机基础不好自暴自弃,她专门请同学“一帮一”,不断的鼓励和督促……正是她这种“学生事无小事”的工作精神,把学校和社会的爱化作了阳光,照进了学生的心灵,点亮了学生的梦想。如今,她带过的学生中,也有人像她一样成为了一名辅导员。现在在南京林业大学就职的李靖老师这样说:“我是受赵老师的影响,成为了一名辅导员。我想,我会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,在辅导员这条道路上,用初心引领前行,拿前行实践初心。”

革故鼎新燃智慧火种:创新打造正能量青年团队

立德树人,关爱社会。创新是辅导员工作的活力源泉,赵迎华在工作中积极探索,努力创新辅导员工作的载体和方式。她参与创办的“青春微梦夏令行”志愿服务团队至今已有6年,每个暑期都吸引了多名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,多次荣获省市表彰。2013年她策划组织的“将‘爱’进行到底”志愿服务项目,通过爱心包裹的形式将爱心传递到留守儿童手中,向张集实验学校捐赠价值4000余元的体育器材,向射阳小星星留守儿童乐园捐赠近2000元的生活必需品……一系列爱心公益活动受到《光明网》、《扬子晚报》、《盐城晚报》等多家媒体的关注。

爱心接力,薪火相传。青春微梦夏令行,从当初的公益义卖、基层关爱、道德礼仪传承,到现在的化学实验趣味课堂进乡村,响水县张集镇助力成长屋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。“化学实验进课堂”带来了很好的反响,赢得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赞誉,现在已经慢慢推广到学校周边的中小学,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……

文化传承,服务社会。总书记说“传承文化血脉、延续文明之根,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。 “文化自信”、“文化自觉”、“文化强国”、“以文化人,已文育人”等关键词已经慢慢融入学生心中。学生会利用传统节日,奔赴敬老院、儿童福利院看望老人,照顾幼小儿童,学生会自发组织“传承中华文明,传递青年之声”诗歌朗诵大赛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至今,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化工学院一项常态工作,也成为了一项传统工作。

永攀高峰诠幸福本质:与学生共赴理想之约

相互约定,共守诺言。她和她的第一届学生--2006级200名同学共同约定:大四时,他们考研,她考博。2010年,44名同学成功考取了中科院等多所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,而她却名落孙山。为了实现当初的承诺,第二年她又一次捡起了书本,那时她的孩子才只有四个月大,她一边抱着孩子,一边复习。2011年,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终于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辅导员专项博士,她的研究方向也从凝聚态物理转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。进入到新的研究领域,面临着新的挑战,她又萌发了第二个约定,要跟她的第二届学生2010级同学一起毕业。读博期间,她每周都回单位处理辅导员工作,一边为学生制定考研目标,提供就业信息,一边挤出时间完成博士论文。2014年,学生毕业,她用了三年时间也如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。

科学总结,提升自我。她不断认真分析辅导员工作并总结经验,努力撰写科研论文,以便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,更好地完成辅导员工作。近5年来主持参加并完成省市和校级研究课题5项,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学生工作相关论文10余篇,其中CSSCI3篇、北大中文核心2篇,参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》教材1部,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授权,荣获盐城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。

目标明确,实现价值。和学生的交往,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信,她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,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,明确了自己需要努力去完善的地方。她学习理论知识,为了让自己的工作除了感性,还多一份理智;她沉淀浮躁,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导;她用心感受生活,以给学生真诚的关爱。学生们也给了她最大的回报——信任。

起始于辛劳,收归于平淡。辅导员的工作也许不会惊天动地,但可以润物无声,春风化雨。流年有声,岁月无痕。刚工作时的热情会随着年岁的增长、生活的琐事而渐渐消磨,然而她的初心变得更加深沉而厚重,真实而纯粹。不忘初心不仅是简单的一如既往,更是百炼成钢后的坚定,无悔的执着。不忘初心,是一种信念,一份挚爱;不忘初心,是一种追求,一种坚守。

十二年里,她有多次转岗机会,可是她想到曾经陪伴一路走来的学生们,想到他们渴望和信任的眼神,想到当初的信念和梦想,她放弃了转岗的念头。赵迎华坚守在辅导员岗位上,才有机会遇见800多位勇敢追梦的热血青年;她履行着责任与承诺,才有机会到每一位学生的心底瞧一瞧。不计辛勤一砚寒,种花容易树人难。她愿意将她的青春奉献给教育,也必将一生继续演绎教育耕耘者的精彩!

三、所获奖励

2013年 “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‘三下乡’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”;

2013年盐城市优秀共青团干部;

2014年盐城市优秀青年志愿者;

2014年盐城市第三届大中专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“优秀指导教师”;

2014年盐城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;

2016年第五届苏北地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;

2016年度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;

2017年第六届苏北地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;

2017年第六届江苏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;

2017年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(第六赛区)三等奖。

2017年盐城市三八红旗手。

 
 
下一篇:2017年度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江滔事迹材料